復(fù)古又輕巧
在LUMIX S9發(fā)布之前,rumor就把與網(wǎng)紅機富士X100 VI捆綁在一起,它在搭載全畫幅前提下,尺寸比X100 VI小,重量也比后者輕。先拋開鏡頭來看,松下的確做到了,S9機身大小為126*73.9*46.7mm,空機身重量為403g,在安裝電池、SD后不過486g,比X100 VI的521g全重要低。
不過S9作為一臺可換鏡頭相機,是不能考慮鏡頭導(dǎo)致的重量、尺寸變化,為了讓S9安裝鏡頭后依然能在重量、尺寸上力敵X100 VI,推出了作弊級的餅干頭——LUMIX S 26mm F8,它只支持手動對焦,卡口也是塑料,重量為58g,加上S9后全重不過544g,略微比富士重。
除了LUMIX S 26mm F8外,松下還為S9準(zhǔn)備了18-40mm鏡頭,但沒有與S9同步上市,目前是以LUMIX 20-60mm F3.5-5.6作為S9套頭銷售。
為了降低S9機身重量,不得不付出一些代價——機身塑料感較強,操控按鍵所有簡化,機身正面僅有鏡頭解鎖按鍵以及一個對焦輔助燈,機身頂部是熱靴、模式撥盤、電源開關(guān)、曝光補償按鍵、前撥盤、快門按鍵以及錄像按鍵。
在機器背面,是一塊3英寸、184萬像素并帶觸摸功能的側(cè)翻屏,沒有EVF,屏幕上方是新增的LUT與AFON按鍵,屏幕右側(cè)是帶有撥盤功能的方向鍵,圍繞方向鍵布局了Q、回放、返回/刪除以及DISP按鍵,右上角還有一個小小的指柄,以增強整機的握感。
較少按鍵無疑會影響了操作性,但是也有一個好處,讓S9看起來更像是膠片相機,而且S9采用的是旁軸相機造型,機身尺寸緊湊,黑色機身提供綠色、黑色、藍(lán)色、紅色多種顏色蒙皮,還有銀黑機身,相機復(fù)古味道非常足。
在接口方面,S9也是比較簡單的,左側(cè)機身(面向屏幕)提供了一個3.5mm麥克風(fēng)接口,右側(cè)是USB-C與micro HDMI接口,電池、SD卡在相機底部安裝,其中電池是S5M2同款的BLK22大電池,規(guī)格7.2V、2200mAh、16Wh,標(biāo)稱續(xù)航為470張,實際使用下來續(xù)航也相當(dāng)不錯,在30攝氏度的天氣下,用了大半天電量消耗沒有過半。
能抄作業(yè)的Vlog相機
小巧的身段,側(cè)翻屏,LUMIX S9給人第一個感覺這是一款適合Vlog的相機,事實上也的確如此,而且再加上松下特色功能,拍攝視頻可是相當(dāng)順手。
首先看看S9的硬件規(guī)格,使用的是S5M2同款2420萬有效像素全畫幅傳感器,感光度范圍是ISO 100-102400,可以擴(kuò)展至ISO 50-204800,具備雙原生感光度技術(shù),標(biāo)準(zhǔn)模式下原生感光度是ISO 10/640,V-Log下上升為ISO 640/4000,若采用HLG模式則會是ISO 400/2500。
在輸出視頻時,S9支持全畫幅、APS-C、PIXEL/PIXLEL(點對點)三種輸出模式,在全畫幅下可以輸出H265編碼、200Mbps碼率、10bit 4:2:0、6K/30P視頻(長寬比為3:2),或是H265編碼、150Mbps碼率、10bit 4:2:2的C4K、4K/30P視頻,升格視頻最高支持H264編碼、150Mbps 10bit 4:2:2的1080P/120P視頻;在APS-以及PIXEL/PIXLEL下,C4K、4K視頻幀率可提升至60FPS,碼率為200Mbps,采用H264 10bit 4:2:2編碼,1080P/120P視頻編碼與全畫幅下一致。此外S9還支持4:3輸出,以兼容變形鏡頭,至于HLG、V-Log則不用多說了,可以說機內(nèi)錄制功能是與S5M2一樣。至于外錄,那自然不是迷你機型肩負(fù)的任務(wù)了。
如果說松下以往機型更多是考慮專業(yè)用戶的需求,那S9不但保留了部分專業(yè)機型才擁有的特性,比如前面提及的4:3長寬比輸出,而且更多考慮了普通用戶所需——LUT按鍵。
LUT按鍵不是單純一個按鍵,它背后還有一個新APP——LUMIX lab,在這個APP上能夠整合全球S9用戶為相機制作的LUT,用戶只要點一點屏幕,就能下載到各種風(fēng)格的LUT并導(dǎo)入到相機,從此“抄作業(yè)”變得非常簡單。
而且松下并沒有因為S9是一臺入門級全畫幅相機就削弱其視頻功能,對Vlog拍攝非常有用的實時裁切功能就得以保留。推拉搖移,是拍攝視頻最常用的鏡頭運動方式,但是要獲得平滑的運動畫面往往需要三腳架、液壓云臺各種附件協(xié)助。但有了實時裁切功能,用戶就能輕松拍攝移動鏡頭。
實時裁切是一項機內(nèi)實現(xiàn)的拍攝功能,最高畫質(zhì)為4K/30P,拍攝通過橫向、豎向甚至兩個方向同時裁切畫面,去模擬鏡頭運動,用戶站在原地就能拍攝出一段平移鏡頭,在拍攝時AF系統(tǒng)也會持續(xù)工作,保持跟焦。而且實時裁切功能時長可以設(shè)置為10秒至40秒,以控制鏡頭運動速度,也可以均速或是加速方式進(jìn)行移動,因此能夠組合出非常多鏡頭運動效果。
更重要的是S9是一臺全畫幅相機,在實時裁切時能以APS-C畫幅輸出4K/30P視頻,畫質(zhì)相當(dāng)有保證,而且搭配LUMIX 20-60mm F3.5-5.6鏡頭,乘以1.5X換乘系數(shù)后,依然有30-90mm視角,不會覺得畫面太窄,出色機身五軸防抖,更是讓手持拍攝成為可能。
要單機完成Vlog拍攝,出色的AF功能與人像識別功能是少不了,不然頻繁切換對焦目標(biāo)時焦點會亂飛——比如說吃播時,雖然對焦點在人物與食物之間切換,這點S9做得如何呢?得益于新處理器,S9支持相位差對焦,能夠識別人物、動物、汽車、摩托車四種目標(biāo),其中人物下可識別眼睛,下面是一段拿LUMIX 26mm F8鏡頭模擬吃播時片段,全畫幅拍攝,設(shè)置為4K/30P,從畫面可見相機對焦點能夠較快在人物與鏡頭之間切換,尤其需要對焦到人臉時。
順便一提的是,得益于新處理器,S9的人物識別真的強了很多,下圖是一張使用LUMIX 20-60mm F3.5-5.6鏡頭拍攝的照片,使用60mm長焦端拍攝,光圈為F5.6,快門速度為1/200s,感光度為ISO 1250,可見環(huán)境光是比較暗的。但是相機能夠自動識別并把對焦鎖定到左下角迎面走過來的男士,要明白那位男士是處于陰影當(dāng)中,大家對S9自動對焦大可放心使用。
可以說S9完全繼承了S5M2機內(nèi)錄制能力,還率先支持LUMIX lab,方便了用戶抄作業(yè)。但為了保持與S5M2差距,保障S5M2用戶的投資,松下對S9機內(nèi)錄制做了一些限制——6K視頻錄制時長為10分鐘,4K視頻錄制時長為15分鐘。
能拍照么?
為了控制機身重量,LUMIX S9除了舍去了EVF電子取景器,也砍掉了機械快門,成為一臺純電子快門的機器,這難免讓人擔(dān)憂它的拍照表現(xiàn)。下圖是S9拍攝的風(fēng)車組圖,參數(shù)請見圖片備注。
1/400s,F(xiàn)5.6,60mm
1/200s,F(xiàn)5.6,60mm
1/320s,F(xiàn)5.6,60mm
我們知道在純電子快門下,果凍效應(yīng)是取決于CMOS傳感器讀取速度,讀取速度越快畫面畸變就越小,當(dāng)傳感器讀取速度達(dá)到機械快門水平或是使用全局快門技術(shù)時,完全可以放棄機械快門。而S9無法在全畫幅下輸出4K60P時,可見其傳感器讀取速度是有限的,但也許松下將S9的ADC設(shè)定到12bit,以提升輸出,因此拍攝中等速度的小風(fēng)車時,也沒有嚴(yán)重的果凍效應(yīng)出現(xiàn)。也許S9無法勝任打鳥,體育拍攝等場景,但是日常拍攝也是可用的。
除了果凍效應(yīng)比預(yù)期中好外,松下也沒有限制S9的拍照能力——AF-C以及帶實時取景下,連拍速度為8FPS,支持30FPS+AF-C高速連拍,以及30FPS的預(yù)拍功能。同時S9支持搖搖樂拍攝,能夠通過連拍多張照片以及機身防抖功能,機內(nèi)輸出96MP或是48M的高像素照片,這一功能還支持手持拍攝,大大增加了使用價值。
最后一提的是LUMIX 26mm F8鏡頭,雖然它只支持手動對焦,光圈僅有F8一檔,但是松下沒有放棄畫質(zhì)上的追求,它直出照片沒有明顯暗角,邊緣畫質(zhì)也是可用。不過使用時最好采用點擊屏幕,放大對焦點的方式進(jìn)行對焦,這樣更能保證照片合焦。
26定拍攝
結(jié)語
在推出LUMIX S系列全畫幅無反相機開始,松下品牌就僅僅與“大”字綁定在一起,尤其是業(yè)界首款具備主動散熱的S1H,被稱為巨單。而LUMIX S9的到來,證明了松下是能把全畫幅無反相機做小的、做輕的。
LUMIX S9搭載了24MP全畫幅傳感器,機內(nèi)錄制視頻規(guī)格與更高端S5M2一致,可拍攝6K/30P、C4K/4K/60P以及1080P/120P視頻,色彩配置支持抄作業(yè),也有實用的實時裁切功能,機身五軸防抖不缺。如何你不打鳥、拍攝體育賽事、棚拍,LUMIX S9也能滿足日常拍攝風(fēng)光、靜物、人像需求。
如果說LUMIX S9有什么短板,那就是LUMIX 18-40mm F3.5-6.3沒有同步上市,目前缺少一些輕便的自動對焦鏡頭。
LUMIX S9樣張: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