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1156.JPG

同級無對手,名字重要么?

從命名上看,Z6III是尼康Z卡口第三代無反相機,但是Z6到Z6II的改進(jìn)是加入了SD卡槽與采用雙Expeed6處理器,二者本質(zhì)并沒有質(zhì)的變化,因此個人認(rèn)為Z6III更應(yīng)該屬于以旗艦Z9為代表的尼康Z卡口第二代無反相機,其標(biāo)志是使用Expeed7處理器。

DSC_3393.JPG

如果Z6III僅僅是使用Expeed7處理器的話,它不過Zf換殼版本,事實上它首發(fā)了部分式堆棧CMOS圖像傳感器,有效像素仍為2450萬,但傳感器上下各增加了一組高速處理電路,以提升讀取速度,按照尼康官方數(shù)據(jù),其讀取速度約是上一代的3.5倍。

DSC_3387.JPG

而更早拿到Z6III的Dpreview,按照慣例測試了Z6III傳感器的讀取速度,在14bit精度下達(dá)到14.6ms,的確約是Z6 II同精度下的3.5倍(50.8ms),比競品R6II的14.7ms快上一點點,但考慮到后者是12bit精度下獲得的數(shù)據(jù),Z6III傳感器讀取速度其實是比R6 II快上一大截了。所以Z6III傳感器型號是什么不重要,在20MP+全畫幅傳感器中,比它速度更快只有Z8、Z9、R3、A1等兩萬元以上的機型,同級無敵手,這也是Z6III安身立命之本。

用著很Z8

得益于使用同款處理器,Z6III可識別目標(biāo)與Z8、Z9一樣多,分別是人(眼睛、臉部、頭部、上半身)、狗、貓、鳥、汽車、摩托車、自行車、火車和飛機,不過與后面二者不同的是,在AF/MF拍攝對象偵測選項中,鳥類是與貓狗合并到動物一欄,沒有獨立出來。因此體驗Z6III時,設(shè)置為動物,搭配的鏡頭是Nikkor Z 70-200mm f/2.8 VR S和“圓神”Nikkor Z 135mm f/1.8 S Plena,其中前者為了獲得更長的焦距,搭配了TC-2X增距鏡使用,拍攝動態(tài)目標(biāo)均是使用728,相機設(shè)置為14FPS高速連拍與機械快門。

{2E74774F-AB68-461f-9D5E-EE9ADA046E66}.JPG

{A64CB20E-A63D-4de7-B939-BAC82745775A}.JPG

得益于讀取速度更快傳感器與Expeed7處理器,Z6III在廣區(qū)域?qū)箷r就很輕松把對焦點鎖定在貓咪的眼睛上,即使是貓咪走路時也能保持不失,拍攝行走的貓咪的這種中低速目標(biāo)毫無壓力可言。

GIF1.gif

相機拍攝時的錄屏畫面,Z6III鎖定貓眼很輕松

DSC_1056.jpg

280mm,F(xiàn)5.6 ,ISO400,1/500s

DSC_1065.jpg

400mm,F(xiàn)5.6 ,ISO360,1/500s

在Z卡口上,尼康已經(jīng)推出了Nikkor Z 800mm f/6.3 VR S、Z 600mm f/6.3 VR S、Z 400mm f/4.5 VR S三支輕量化的長焦鏡頭,是所有品牌中同類產(chǎn)品最多。不過Z卡口上,可勝任打鳥的只有Z8、Z9兩臺高像素、重型機身,很多觀鳥、打鳥愛好者一直希望尼康推出輕量化的機身嗎,那搭載新傳感器的Z6III能勝任這么工作么?

下面是拍攝草叢中棕頭鴉雀的錄屏畫面,棕頭鴉雀占據(jù)畫面比例很小,多云天氣,光線也不強,而且有大量草叢、花朵影響相機對焦。使用廣區(qū)域?qū)沟脑?,Z6III是無法識別到棕頭鴉雀并將對焦點鎖定在其身上的,在改為3D追蹤對焦后,Z6III能很好將焦點鎖定在鳥的身上,棕頭鴉雀轉(zhuǎn)身、在草叢中移動時也不會失焦,這點表現(xiàn)與Z8很相似。

GIF2.gif

DSC_1084.jpg

400mm,F(xiàn)5.6 ,ISO280,1/500s

下圖同樣是使用728鏡頭拍攝的戴勝,戴勝位于地面,占據(jù)畫面比例不大,地面也有大量干擾物,同樣使用3D追蹤拍攝。在草叢/密林中拍攝鳥類時,Z6III與Z8很相似,在切換成3D跟蹤對焦時,就能很好鎖定鳥類,在復(fù)雜環(huán)境時,Z8甚至需要切換到微點(AF-S)進(jìn)行拍攝,受限于拍攝時長與場地,Z6III拍攝當(dāng)天沒遇上需要這樣的場景,微點表現(xiàn)尚待測試。

DSC_1109.jpg

400mm,F(xiàn)5.6 ,ISO3600,1/500s

飛靶,拍鳥測試少不了的環(huán)節(jié),不過BIF不是想拍就拍的,尤其是合適測試BIF。比如Z6III(廣區(qū)域?qū)梗┠芘臄z下圖中在天上飛過的牛背鷺,從電線桿上一躍而下的白頭鵯,但是不足以體驗相機自動對焦鎖定目標(biāo)、追蹤目標(biāo)能力。

DSC_1177.jpg

370mm,F(xiàn)5.6 ,ISO100,1/500s

DSC_1140.jpg

400mm,F(xiàn)5.6 ,ISO100,1/1000s

于是我們把拍攝目標(biāo)改為昆蟲——天空中無規(guī)則飛舞的蜻蜓,在樹葉上爬行的螞蟻。在面對無規(guī)則飛舞的蜻蜓時,人工是來不及鎖定目標(biāo),只好使用廣區(qū)域?qū)梗挥上鄼C自動化處理。Z6III傳感器提速的優(yōu)勢在這里很好體驗出現(xiàn),在人眼因為環(huán)境明暗變化無法鎖定蜻蜓,Z6III依然能識別并拍攝到蜻蜓。

GIF3.gif

DSC_1086.jpg

310mm,F(xiàn)5.6 ,ISO100,1/6400s

而在面對螞蟻這種迷你目標(biāo)時,Z6III的3D追蹤功能可一路咬住移動的螞蟻,拍攝出清晰的目標(biāo)。要明白Z6III搭配的雖是大三元鏡頭,但并非針對這些拍攝場景設(shè)計的。

DSC_1174 PS.jpg

170mm,F(xiàn)5.6 ,ISO5000,1/500s

在體驗過程中,我們還搭配了圓神。圓神作為一支人像特寫鏡頭,更追求的光學(xué)素質(zhì)而非對焦性能,在與Z6III搭配時能感覺到鏡頭已有點跟不上相機對焦速度,可見Z6III自動對焦性能提升有多明顯。

一些小細(xì)節(jié)

從整機設(shè)計上看,Z6III機身相比Z6II變化不大,若不是屏幕改為側(cè)翻屏,很難一眼區(qū)分出兩臺相機。但使用下來,會發(fā)覺Z6III握持感有明顯改變,Z6II機身較小,右手小拇指是難以握緊機身手柄,如果是搭配728或更重鏡頭時,會有一點握不住的感覺。

DSC_2192.JPG

Z6III沒有加高機身,但是厚度略微增加(厚4.5mm),一定程度加深了手柄的深度,在搭載728+2X增距鏡下,也能保持比較好的手感,搭配Nikkor Z 600mm f/6.3 VR S鏡頭時也沒有問題。同時機身操作向Z8看齊,比如說把原來位于屏幕左上角的回放按鍵放到右下角,與Z8一致,而在體驗Z6III當(dāng)天又恰好攜帶了一臺Z8,二者切換使用時更為順手。

DSC_3398.JPG

DSC_3404.JPG

Z6III用連拍模式按鍵代替了Z6II回放鍵

而在RAW格式方面,Z6III和Z8、Z9機型一樣,只提供無損壓縮、高效率*、高效率三種格式,看樣子尼康認(rèn)為不必再提供無壓縮RAW了。(ARRI:英雄所見略同)

{02F9A37F-7EC1-4001-BCC7-942F17CC83D3}.JPG

結(jié)語

如果你在為186、445等鏡頭尋找一款輕量化打鳥機身,尼康Z6III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,它的對焦體驗與Z8很相似,而且在當(dāng)天使用下來,相機發(fā)熱也不明顯(真正表現(xiàn)還得細(xì)細(xì)測試),至于傳感器型號也不值得大家糾結(jié),因為AF表現(xiàn)的確足夠好, 更值得糾結(jié)的是要不要花18999元嘗新。未來我們會帶來Z6III更多體驗內(nèi)容,敬請關(guān)注。

DSC_2198.JPG

Z6III樣張(工程樣機拍攝,RAW轉(zhuǎn)JPG):

DSC_1050.jpg

140mm,F(xiàn)5.6 ,ISO250,1/500s

DSC_1165.jpg

400mm,F(xiàn)5.6 ,ISO5000,1/500s

DSC_1226.jpg

120mm,F(xiàn)4 ,ISO100,1/1250s

DSC_1225.jpg

120mm,F(xiàn)4 ,ISO100,1/800s

DSC_0002.jpg

50mm,F(xiàn)1.2 ,ISO100,1/5000s

DSC_1205.jpg

135mm,F(xiàn)2.8 ,ISO100,1/320s

DSC_1183.jpg

185mm,F(xiàn)5.6 ,ISO250,1/720s

DSC_1187.jpg

400mm,F(xiàn)5.6 ,ISO180,1/500s

DSC_1201.jpg

135mm,F(xiàn)1.8,ISO100,1/320s


點個贊1萬
分享到:
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