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今年下半年開始,游戲市場可謂熱鬧非凡,首先就是超人氣國產(chǎn)大作《黑神話:悟空》的火爆重新點燃了整個游戲市場,除此之外回歸的暴雪也帶來了《魔獸世界:地心之戰(zhàn)》,國服玩家再一次和世界一起同步進入到新的地圖去冒險,那么面對這些游戲,銳龍7 9700X的表現(xiàn)究竟如何,和老對手Intel Core i7-14700K相比孰優(yōu)孰劣,我們一起來比一下。

參數(shù)對比

圖片2.jpg

我們先來看一下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,這顆處理器擁有816線程的規(guī)格,基準頻率3.8GHz,Boost頻率為5.5GHz,此外還擁有32MBL3緩存和8MB的二級緩存,標準模式下TDP65W,不過近期各大主板廠商都開始通過BIOS解禁銳龍5以及銳龍7處理器的功耗限制,從65W變成了105W,這對于生產(chǎn)力軟件來說則是如虎添翼。

圖片3.jpg

至于Intel Core i7-14700K處理器則是英特爾備受爭議的14代酷睿處理器中還算值得選購的一款軟件,它擁有2028線程的規(guī)格,包括8P核以及12E核,P核的頻率為3.4/5.5GHz,而E核則為2.5/4.3GHz,與Intel Core i7-13700K相比多核四個E核,因此在多線程性能上更加給力,不過代價就是英特爾松綁了這顆處理器的功耗限制,現(xiàn)在Intel Core i7-14700K也將輕而易舉地達到幾百瓦的功耗。

圖片4.jpg

如果光是從兩顆處理器的規(guī)格來說,毫無疑問是英特爾更占優(yōu)勢,畢竟一個是2028線程,AMD則是816線程,不過我們今天比較的是游戲性能,相比較生產(chǎn)力工具,游戲更加看重CPU的單核性能,即使是吃多核的游戲也很難將CPU的資源用干凈,因此純粹的多核性能并不能代表實際游戲性能。此外大小核的設(shè)計也十分考驗系統(tǒng)以及軟件的配合,系統(tǒng)方面微軟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,只是軟件廠商在調(diào)用資源的時候如果設(shè)計不合理,就會出現(xiàn)大小核負載不平衡的情況,導致性能出現(xiàn)下滑,而傳統(tǒng)的全核心便沒有這個問題。

配置說明

測試平臺與以往的測試相差不大,我們采用了索泰 GeForce RTX 4090 D PGF,同時主板采用了微星MEG X670E ACE,內(nèi)存則是KLEVV科賦CRAS V RGB DDR5 7200MT/s。

圖片5.jpg

微星MEG X670E ACE采用黑金裝飾,擁有22+2+1 豪華供電、90A 功率模組和雙CPU 供電接口,來為AMD銳龍9 9950X處理器這樣的旗艦處理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。KLEVV科賦CRAS V RGB DDR5 7200MT/s基于10PCB板打造,對內(nèi)存顆粒進行了精挑細選,集成了PMIC、溫度傳感器,包括On-die ECC錯誤校正技術(shù)等技術(shù)也是應(yīng)有盡有,此外還支持AMD EXPO認證,可以實現(xiàn)一鍵超頻,通過廠商設(shè)置的參數(shù)就可以實現(xiàn)預設(shè)頻率,十分地方便。

至于SSD則采用KLEVV科賦CRAS C930 SSD,我們使用的1TB版本的持續(xù)讀取速度達到了7400MB/s,寫入速度也擁有6400MB/s,也差不多算是PCIe 4.0 SSD中的天花板。

實際游戲測試

我們這一次選擇了不同種類的游戲,有電競游戲《英雄聯(lián)盟》、《無畏契約》、《CS 2》,也有MMOPRG《魔獸世界:地心之戰(zhàn)》,此外還包括3A大作《黑神話:悟空》和《刺客信條:英靈殿》、《無主之地3》,基本上囊括了主流的游戲類型。考慮到CPU對于低分辨率更加敏感,因此我們選擇的是1080P的分辨率,其他特效均打開。

圖片6.jpg

通過測試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在主流的電競游戲中,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擁有更加出色的成績,尤其是在《英雄聯(lián)盟》中更是取得了超過1200幀的成績,盡管這個成績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沒有太大的作用,但是也能彰顯其強大的單線程實力。

而在《魔獸世界:地心之戰(zhàn)》中,我們選擇了新主城多恩諾嘉爾作為測試場景,此時主城有著零星的玩家,實際幀率大約在85幀上下,而如果是在野外或者5人地下城的話,那么幀率還是會輕松突破100幀,然而在人多的時候還是會出現(xiàn)卡頓的情況,這應(yīng)該跟游戲本身的優(yōu)化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。

看完了網(wǎng)絡(luò)游戲,我們再來看一下四款3A大作的表現(xiàn),相比較網(wǎng)游來說,兩款處理器在單機大作上的表現(xiàn)差不多伯仲之間,幀率差距沒有網(wǎng)游來的明,這應(yīng)該是單機游戲?qū)τ贕PU的要求更大,從而減少了CPU的壓力。

溫度與功耗

圖片7.jpg

如果說兩者在3A游戲中的幀率表現(xiàn)相差不大的話,那么在功耗以及溫度上,兩者相差就相當?shù)孛黠@,我們使用AIDA 64進行拷機,在標準模式下,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保持著88W的功耗,溫度為64攝氏度,而英特爾Core i7-14700K就處于明顯的劣勢,功耗為253W,溫度也達到了93攝氏度,完全不是AMD的對手,事實上英特爾Core i7-13700K的功耗控制可圈可點,然而為了增加E核,這一代的i7變得跟i9一樣激進,實際上還是得不償失。

裝機配置

事實上AMD銳龍9000系處理器最讓人意外的并不是游戲表現(xiàn)的提升,而是零售價的下降,在性能有一定提升的前提下,AMD銳龍9000系處理器反而有所降低,這對于想要裝機的用戶來說顯然是一個驚喜,按照以往的慣例,我們也搭建了兩套基于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以及英特爾酷睿i7-14700K打造的萬元配置。

圖片8.jpg

QQ圖片20240913093420_副本.png

根據(jù)我們所搭建的兩套配置,AMD與Intel在總的預算上相差不大,都在萬元上下,AMD選擇的是Radeon RX 7900 XT,Intel選擇的是Radeon RX 7900 GRE,兩者圖形性能差距大約在20%左右,這對于4K大作來說還是比較明顯的。在預算幾乎相同的情況下,使用AMDCPU可以選擇更高一個檔次的顯卡,從而獲得更加出色的游戲表現(xiàn)。

總結(jié)

通過上面的測試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僅僅以游戲性能表現(xiàn)來評估的話,很顯然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更加地出色,尤其是在電競游戲中更是如此,至于3A大作上的表現(xiàn)兩者也屬于伯仲之間,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略強。至于溫度和功耗,那么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就處于完全碾壓。畢竟為了讓處理器更加穩(wěn)定,英特爾才不得不跟主板廠商通力合作,通過BIOS將CPU的功耗限制在253W,同時修正了電壓算法錯誤的問題,這才讓13代與14代酷睿處理器變得更加體面。

圖片10.jpg

除此之外AMD帶給消費者的驚喜恐怕就是更加親民的價格,與英特爾同等配置相比,AMD的配置能夠便宜600-700元,大家完全可以將這600-700元的價格投入到顯卡之中,例如從Radeon RX 7900 GRE變成Radeon RX 7900 XT,進而在游戲性能上更上一層樓。

至于后續(xù)的升級那就更不用說了,英特爾已經(jīng)確定將于下一代更換平臺,意味著如今的處理器在未來失去了更新?lián)Q代的機會。而AMD這里已經(jīng)承諾AM5平臺即使到2027年也沒有任何升級之虞,也就是說未來Zen 6處理器同樣可以在這套平臺上得到運行,無疑降低了大家未來更新?lián)Q代的成本。顯然對于游戲玩家來說,擁有更低功耗的AMD銳龍7 9700X處理器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。

我們也做了三款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的評測,得益于更加先進的架構(gòu),銳龍9000系處理器在游戲中的表現(xiàn)讓人印象深刻,同時更加合理的資源調(diào)度也讓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在功耗以及溫度表現(xiàn)上十分驚艷,從而帶來讓人滿意的綜合表現(xiàn)。有了如此杰出的性能表現(xiàn),消費者也愿意用自己的錢包投票,目前AMD CPUDIY市場的占有率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部分地區(qū)已經(jīng)占據(jù)了半壁江山,這也是消費者對于AMD CPU的一種肯定。

點個贊7063
分享到:
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