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概念圖發(fā)布在Sebastiaan de With自己的網站Lux上。在文章中,他詳細地回顧了蘋果圖標的演進路線。從一開始的擬物化,到2013年發(fā)布的扁平化UI的iOS 7,這一套UI縫縫補補之后已經用了12年,著實得換件新衣服了。下一代iOS將統一采用毛玻璃設計語言,以更好地適配蘋果自家的頭顯產品,實現設計語言的統一。
在文中,他解釋了選擇毛玻璃的好處。因為毛玻璃有一定的反射性,可以很好地與畫面內容進行融合。甚至在照片或者視頻中出現明亮效果時,能給在上玻璃呈現高光效果,比如圖上的進度條就是毛玻璃受到光照的表現,這樣會比以往設計的靜態(tài)圖標更有靈氣。
在應用圖標上,毛玻璃設計圖標能夠直接透出一部分背景的顏色,并且又有浮在桌面上的效果,而且關鍵的一點是,毛玻璃效果可以更好地顯示黑暗模式下的圖標,比起目前iOS 18搞的黑色圖標要合理多了。
而且他還提到,不少應用圖標從iOS 7開始就沒有更新過,比如safari。這一次,蘋果或許也會在大更新中把logo設計得更貼合毛玻璃風格。
在標簽欄上,他稱以前蘋果總是選擇最大寬度橫在畫面底部,把下面的內容都遮擋住,這一次蘋果可能會通過毛玻璃讓標簽欄浮在畫面上,并且還稱標簽欄可以隱藏,讓它不會遮擋畫面。
由于時間有限,Sebastiaan de With并沒有繪制出主屏幕的效果,但從他繪制的各種細節(jié)效果上,我們起碼腦袋里已經有了概念,可以知道蘋果此次UI大更新的效果大致是什么樣子了。不過,這些設計都是他作為前員工的一個猜想,最終是什么呈現效果、完成度有多高,還得等6月10號才見分曉。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