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JI Mic 2提供有一拖二和一發(fā)一收兩種款式,這點和一代一樣,并且一拖二的版本提供充電盒配件,充電盒可提供長達18小時的續(xù)航時間,這種補電方式相當方便,充電盒也能放在衣褲口袋中外出使用,而且開關(guān)區(qū)域帶有按壓玄關(guān)設計,里面的接收器和發(fā)射器不會因為蓋子的無意間打開而掉落出來。

DSC06734-3.jpg

左:DJI Mic一代 右:DJI Mic 2

目前這個充電盒并不能塞入相機連接線和Type-C數(shù)據(jù)線,不過大疆提供了一個收納包,可將這些配件放在收納包內(nèi),只是我更希望大疆能做一個可將相機連接線塞入的充電盒,又帶充電盒又帶收納包還是沒有只帶一個充電盒更加方便。

DSC06786-3.jpg

在外觀設計上,無論是接收器器還是作為發(fā)射器的麥克風相比一代產(chǎn)品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,尺寸方面DJI Mic 2接收器在高度上更矮一些,不過在寬度上卻要更大一些,DJI logo的一面和背面沒有了一代的斜切紋理,音頻輸出接口由黑色改為橙色,機身上的USB Type-C接口由側(cè)面移到了底部。

DSC06745-3.jpg

DSC06747-3.jpg

DSC06750-3.jpg上圖接收器均為左DJI Mic一代,右DJI Mic 2

當然,最大的變化還是在于DJI Mic 2接收器屏幕的右側(cè)加入了一個帶有刻度感的波輪,波輪支持旋轉(zhuǎn)和點按操作,因此除了觸屏滑動點按外,這個波輪的加入又多了一種實體鍵的菜單操控方式,而且在音頻增益上通過旋轉(zhuǎn)波輪調(diào)節(jié)比點按調(diào)節(jié)體驗更加出色,單聲道和雙聲道均支持波輪調(diào)節(jié),由于有刻度感的反饋,盲操作也不再是問題。

1.gif

2.gif

還有一個方面值得細說一下,可能大疆是基于用戶反饋做了進一步優(yōu)化 ,DJI Mic 2接收器底部由可拆卸開合片改成了保護蓋的設計,一代產(chǎn)品如從有線連接手機轉(zhuǎn)移至相機熱靴上時,還需要拆卸更換開合片上的接口,而現(xiàn)在,DJI Mic 2的接收器可以直接放在相機的冷靴/熱靴上,無需再反復拆卸,這個設計還杜絕了DJI Mic一代接收器的冷靴夾反復拆卸導致?lián)p壞的風險。

麥克風的設計差異也十分明顯,共有透明黑和珍珠白兩種配色設計,在視頻拍攝場景中,用戶可根據(jù)不同的服裝顏色和拍攝場景進行選擇,透明黑內(nèi)部的金屬焊點與芯片造型都做了美化處理,用其它廠商類似的命名可將其稱呼為透明探索版麥克風。

DSC07752-3.jpgDSC06756-3.jpg發(fā)射器左:DJI Mic一代 右:DJI Mic 2

原先一代頂部的收音麥僅有一個小圓圈,而二代則是密集的分布在了頂部區(qū)域,因而收音范圍也變大了,錄音鍵和開關(guān)鍵的位置也做了相應的調(diào)整。

DSC06758-3.jpg

DSC06760-3.jpg

DSC06762-3.jpg

上圖接收器均為左DJI Mic一代,右DJI Mic 2

介紹完兩代產(chǎn)品的設計差異,接下來談談DJI Mic 2功能體驗上的升級點:

(一)搭載相機增益配置預設

由于不同型號的相機收音策略各不相同,所以在用同一個增益設置切換到另一個不同型號的相機時,很可能會收音音量過低或過響,因此無線麥克風的接收器在接上相機后,一般都要調(diào)節(jié)音頻增益來確保相機的收音不會失真,而現(xiàn)在DJI Mic 2針對許多專業(yè)相機做了增益配置預設,用戶只需要在接收器的設置中點擊相機推薦配置,選擇正在使用的相機品牌和型號后,DJI Mic 2就會自動載入相應的預設,不用自己再反復自己調(diào)節(jié)增益設置了。

DSC06732-3.jpg

DSC06730-3.jpg

當然啦,現(xiàn)在的相機推薦配置預設只提供部分機型,這里給大家具體羅列一下支持的具體相機型號。

索尼:A6400、A6600、A7C、A7M3、A7M4、A7R3、A7R4、A7R5、A7S2、A7S3、FX30、FX3以及ZV-E10。

佳能:5D4、6D2、90D、M50 Mark II、EOS R、EOS R5、EOS R6以及EOS R7。

尼康:Z5、Z50、Z6、Z6 II、Z7、Z7 II、D850、D810、D750、D780。

松下:G9、GH5、GH5S、GH6、S5、S5M2、G85

富士:X-H2S、X-S10、X-T3、X-T4

對于已適配的相機用戶來說,直接載入預設可減少一些正式開拍前的準備工作,從而有效的提升了拍攝效率。

(二)支持32bit浮點內(nèi)錄功能

在接收器的TX設置中有個32-bit浮點功能,啟動后麥克風就能實現(xiàn)32bit的浮點內(nèi)錄,屆時DJI Mic 2將擁有比24bit采樣的DJI Mic一代更高的動態(tài)范圍,它能很好的解決音頻中的削波失真問題,另外在開啟了這個功能后,由于動態(tài)范圍非常廣,因此在內(nèi)錄時基本就不用再去調(diào)節(jié)音頻增益了。當然這個功能也會讓內(nèi)錄音頻文件的容量進一步增大,如果是長時間錄制的話,對于僅有8GB的麥克風來說,存儲壓力要更大一些。

DSC07663-3.jpg

(三)支持智能降噪

降噪功能應該也是DJI Mic 2的又一個升級亮點,在發(fā)射器開機后再次單擊開關(guān)鍵,當黃色指示燈亮起后就啟動降噪功能了,為此我也使用了DJI Mic 2的降噪功能與DJI Mic一代在夜晚修路打地樁的附近測試了一下這個功能,確實啟動了DJI Mic 2降噪功能之后,修路產(chǎn)生的噪音相對會較低一些,當然降噪時錄制的人聲也會變得更為渾厚一些。個人覺得這個功能在探店或拍攝體育演出等內(nèi)容的vlog有較大的應用價值,如果周圍聲音不是很嘈雜的話,就沒必要開啟這個功能了。下圖為地樁修路環(huán)境下的聲音波形圖(DJI Mic一代與DJI Mic 2同時錄制)。

DJI Mic一代波形圖.jpg

DJI Mic一代收音波形圖

DJI Mic 2波形圖.jpg

DJI Mic 2智能降噪收音波形圖

(四)無需接收器,麥克風可藍牙無線直連Osmo Action 4和Osmo Pocket 3

一代DJI Mic問世時,對于同時問世的DJI Action 2兼容性相當不錯,接收器可以通過USB-C轉(zhuǎn)接頭接上Action 2就能正常工作,但對于需要套兔籠的3代和4代Action用戶以及Pocket系列用戶來說,這個接收器就顯得相當累贅了,不僅接在這些設備的Type-C接口上并不方便,而且還會影響運動相機和口袋相機便攜性。而現(xiàn)在Osmo Action 4和Osmo Pocket 3用戶想要使用DJI Mic 2時,可以直接把接收器丟在一邊了,我們以Osmo Pocket 3為例,打開相機中的無線麥克風設置選項,里面介紹了DJI Mic 2的無線配對方式,在麥克風開機后長按錄制鍵,指示燈顯示為藍燈后,再長按配對鍵就能完成配對工作了。

DSC06737-3.jpg

DSC06740-3.jpg

而在配對成功后,我們也能直接在Osmo Pocket 3的無線麥克風選項中打開麥克風內(nèi)錄和32bit浮點功能,甚至能夠直接對發(fā)射器進行格式化操作,這應該就是追求極致便攜的vlog用戶最想要的無線麥克風了吧。

DSC06744-3.jpgDSC06765-3.jpg

DSC07750-3.jpg

此外,DJI Mic 2還推出了一款領(lǐng)夾麥配件,使用方式類似小蜜蜂,直接插在發(fā)射器頂部的3.5mm接口上就能使用了,將這種領(lǐng)夾麥夾在襯衫或T恤的衣角時,會比磁吸固定發(fā)射器要更自然一些。除此以外,這個領(lǐng)夾麥還適用于冬季衣服過厚而無法使用磁吸麥克風的應用場景。

DSC06778-3.jpg

DSC06780-3.jpg

看完了這些DJI Mic 2的更新亮點,大家覺得2代無線麥的產(chǎn)品競爭力如何呢?個人感覺Osmo Action 4與Osmo Pocket 3以及適配了相機增益預設的用戶更值得入手這款產(chǎn)品,畢竟配對設置的效率提升是實打?qū)嵉?,而對于相機尚未適配且沒有這兩款大疆相機的用戶來說,就要看你是否想要32bit浮點內(nèi)錄和智能降噪功能,如果有的話,那么2代無線麥依然是你當下最合適的收音工具。至于一代用戶,看了這篇評測,你的心中應該也有了答案。

DSC06776-3.jpg

點個贊7447
分享到:
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