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使用40MP傳感器、X-Processor 5處理器不止這兩款機型,還有X-T50。X-T50比X-E5連拍速度更快,屏幕像素更高,甚至從定位還要略高一點點,但是官方定價上,兩款機型是一樣的,同為9999元,這就讓大家心里不平衡了,憑什么配置低的機器更貴?。?/span>
更讓人咂舌的是漲幅,X-E5售價足足比X-E4高出了75%,而X-T50比XT-30 II也不過高出了50%——其實已經(jīng)很高了,但是大家看在這是一款2024年發(fā)布的相機,同時配置又較上一代大幅度提升,所以怨言不多。X-E5定價高,漲幅大,難免讓大家覺得富士下場做黃牛,杜絕中間商賺差價。
順便一提的是,X-E5在美國市場售價是1699美元,折合人民幣12209元,跟X-T5一樣,真是托了關(guān)稅政策的福,總統(tǒng)的恩情還不完!
富士的疼
佳能人像,尼康風光,這是單反時代中國攝影愛好者的共識。但到了無反時代,變成了富士人像了,借此富士相機市場份額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大有超越尼康、進入御三家的勢頭,但是大家不懂富士的疼——人像攝影消費降級了。
在單反時代,拍人像首選是無敵兔與紅圈L頭,L頭不是85 1.2L,也得來一個小白兔,機身即使退而求其次選擇殘幅機,一機一鏡買下來往往要一兩萬元,佳能當年簡直樂開花。
到了無反時代,大眾的人像拍攝需求變了,要有氛圍,要膠片風,要儀式感,虛化、像素成了次要因素。這時富士憑借天花板級的膠片模擬,以及復(fù)古機身成功奪得消費者歡心,尤其是XHS用戶的歡心。
膠片模擬、復(fù)古機身并不是現(xiàn)代數(shù)碼相機核心技術(shù),比如膠片模擬,尼康通過尼康云創(chuàng)提供了差不多效果,只不過富士奪得了先機,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思想鋼印。這就導(dǎo)致了一個致命問題,富士X系列無反相機在消費者眼中是缺少差異化。X-H2系列擁有更強的對焦、更快的連拍速度、更高的視頻規(guī)格,然而打鳥、拍飛機依然打不過CNS,而在人像攝影用戶眼前,X-H2系列純屬性能過剩,膠片模擬又沒多大不同,機身甚至因為過于現(xiàn)代,成為了扣分項,結(jié)果高端無反上市不久就破發(fā)。
而中低端機型,由于“疫情影響,零部件供應(yīng)不足”,多年來一直處于供不應(yīng)求的狀態(tài)。在饑餓營銷下,進一步促進了市場對富士中低端機的需求,導(dǎo)致新的中低端機型一上市就溢價。而低價機型由于單價低,膠片模擬又沒差,成了消費者首選,溢價幅度往往不低,比如說單機身定價為5699元的X-M5,一度溢價到7K左右,溢價幅度為24%,現(xiàn)在價格企穩(wěn)后也要6K5左右。
不過相機溢價再高,從溢價中賺錢的還是黃牛,富士反而挨了罵名,而且隨著中國鏡頭制造商崛起,很多用戶用價格實惠的國產(chǎn)鏡頭取代富士原廠鏡頭,直接影響了富士的利潤。人像攝影用戶優(yōu)先選中低端機型,鏡頭傾向國產(chǎn)鏡頭,這是妥妥的消費降級??!
而在X-E5發(fā)布前,富士還推出了主打儀式感、膠片風的相機——X-Half。在X-Half上市后,溢價不但沒有維持多少天,而且迅速破發(fā),在海鮮市場遭到拋售。也許X-Half的銷售情況讓富士感到危機——韭菜快割到根了市場快飽和了,與其讓黃牛賺溢價,不如自己賺了。
定價是一種藝術(shù),X-E5如何定價才能實現(xiàn)利潤最大化呢?對于這一點,富士很可能參考了過去的經(jīng)驗,定價8799元的X-S20溢價可達2K,定價9999元的X-T50溢價也就一千幾百元。很顯然,萬元左右是消費者能接受的上限,預(yù)算更充足的人群很可能直接跳到X100VI。于是9999元的X-E5來了,官方定價直接把溢價包進去了,所以出現(xiàn)了75%的驚人漲幅。
結(jié)語
無論富士把X-E5定價9999元原因是什么,這是一個既成事實了。只是不知X-E5在8月份上市后,它走上的是X-M5還是X-Half的路呢。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