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卡挖礦(ETH)已經(jīng)相對成熟,只需要前期購買來顯卡,安裝運行軟件即可開始,而且挖礦效率的高低只和顯卡自身有關,其他CPU、硬盤、內存沒有太大影響,只需要將資金全部投入顯卡即可,而Chia奇亞雖說是靠硬盤來挖礦的設備,但實際上Chia的挖礦效率會更為復雜。
Chia的整個挖礦的流程是通過緩存盤來寫入數(shù)據(jù),當寫入數(shù)據(jù)達到設定大小時,這個任務就算完成,完成后將結果存儲至其他硬盤,來保留的成果觸發(fā)后續(xù)獎勵。
寫入數(shù)據(jù)這一過程也被稱為P盤,一個K=32的P盤需要占用101.4GB硬盤空間,需要239GB的緩存空間。由于每個P盤任務至少需要2個線程,k=32文件最少需要3390MB的內存,所以劃分更多的線程和內存可以加快P盤速度,而更高的CPU頻率,與更快的硬盤速度,也同樣能提升P盤的速度。
所以說,Chia在挖礦的過程中,CPU線程數(shù)量、硬盤空間、內存大小、緩存盤速度這些因素都會同時制約著挖礦效率。因此挖Chia幣的效率高低并不像顯卡挖礦(ETH)只局限于顯卡這一配件,而是講究整體效率,就如同水桶效應一樣,不斷提高每個短板,才能提升Chia的挖礦效率,這也導致實際Chia礦機的成本遠高于之前的預期。啊
但最要命的是,Chia的緩存盤是消耗品且后期出塊回本也是概率問題,這也進一步拉升挖礦成本。
Chia的收益原理其實就是挖礦程序在你硬盤上制作彩票,當彩票制作出來,服務器會不時隨機抽獎,分配的硬盤空間越大,在線時間越長,中獎的可能性越大,但這也導致收益并不穩(wěn)定,非酋用戶可能裝滿一整塊盤的彩票都無法出塊。
而在后期消耗成本上,一個K=32的P盤在完成P圖后會占用239GB的緩存空間,實際會寫入單塊圖的硬盤擦寫數(shù)據(jù)量高達1.8T,目前1TB容量的PCIe 3.0消費級旗艦固態(tài)硬盤的標稱壽命也就在600TBW,換用定位更低的消費級固態(tài)硬盤話,壽命也只有400TBW。
如果想要存滿一塊12TB左右的機械硬盤,大約需要完成P圖118次,而每次就是就是1.8TB,固態(tài)硬盤的壽命直接磨損一半。因此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“彩票”,消費級固態(tài)硬盤勢必成為消耗品,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一次,再加上要存儲這些彩票,還需要更多的大容量機械硬盤,這對于礦主來說,挖礦成本并不比ETH低多少。
現(xiàn)在整個DIY大環(huán)境都被虛擬貨幣注入了雞血,Chia的加入讓硬盤市場也變得和顯卡一樣瘋狂,但伴隨著全網(wǎng)大小飆升,Chia收益也會越來越低,難度也會指數(shù)型增高,未來是否值得投入還需要好好斟酌一番。
發(fā)表評論注冊|登錄